| 设为主页 | 保存桌面 | 手机版 | 二维码
普通会员

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标准品,生化试剂,透析袋,ELISA试剂盒,耗材,培养基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公司动态 » Nature Methods发表重要技术突破
公司动态
Nature Methods发表重要技术突破
发布时间:2016-06-04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22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 Nature Methods发表重要技术突破
  近,曾经备受关注的膨胀显微技术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发表文章,证实膨胀显微技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像效果。他们还开发了将荧光连在多聚体上的新方法,让这种技术能够使用传统的荧光抗体和荧光蛋白。 
       几个世纪以来,光学显微镜的“衍射极限”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。近年来,科学家们从不同途径“突破”了这一极限,使人们能够分辨相距少于200nm的两个物体。这种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。不过,这一技术需要昂贵的专业仪器,而且在厚样本中效果并不那么理想。
       去年年初,MIT学者Edward Boyden和同事在Science杂志上发布了用常规显微镜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的膨胀显微技术(expansion microscopy,ExM)。该技术利用吸水膨胀的聚合物放大组织样本,操作非常简便,成本也很低。
      Boyden等人使用膨胀显微技术在常规共聚焦显微镜下成像了500×200×100微米的大脑组织切片,这么大的样本原本是很难进行超高分辨率成像的。常规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成像,分辨率一般只能达到几百纳米。他们却通过膨胀显微技术获得了高达70nm的分辨率,正因如此该技术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。
近,曾经备受关注的膨胀显微技术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发表文章,证实膨胀显微技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像效果。他们还开发了将荧光连在多聚体上的新方法,让这种技术能够使用传统的荧光抗体和荧光蛋白。这项研究显著简化了膨胀显微技术的操作步骤,大大拓展了可用的荧光标记。膨胀显微技术由此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,有望广泛应用到众多科研领域中。
       Edward Boyden是生物工程和神经学领域的学者,致力于开发探索复杂生物体系的分析工具。2015年,Boyden作为光遗传学技术先驱与斯坦福大学的Karl Deisseroth一同获得了生命科学突破奖。这是俄罗斯亿万富翁Yuri Milner等企业家共同设立的一个巨奖,主要奖励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,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,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今年四月,Boyden领导研究团队开发了可以追踪和操纵基因表达的模块化可编程蛋白,并将这一强大的研究工具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。这些蛋白能够自定义结合任意RNA序列,在生物和生物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。
动态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艳芳
  • 电话:
  • 邮件:
  • 手机:
  • 传真:
站内搜索